隋唐名将秦琼的传奇人生与战场往事专业股票配资网
在《旧唐书·列传第十八》和《新唐书·列传第十四》中,都详细记载了秦琼作为唐军第一猛将的赫赫威名。这位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头号战将,每逢战阵必身先士卒。每当敌军阵中有人耀武扬威时,秦琼便会跨上他那匹名为忽雷驳的骏马,手持特制的玄铁大枪,如雷霆般直取敌将首级,而后凯旋而归,其勇猛之势无人能挡。据史料记载,直到唐玄宗开元、天宝年间,乃至唐文宗宝历、大和年间,朝堂上仍陈列着秦琼当年使用的那杆大铁枪,战场上也依然流传着这位传奇将领的不败神话。 关于秦琼的勇武,史书中有这样生动的记载: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勇力过人,其所持长枪远超常规制式。当年随太宗围攻王世充于洛阳时,曾策马将长枪插入城墙,城中数十人合力都无法拔出,秦琼却能在马上轻松将其取回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秦琼的坐骑忽雷驳(一种红白相间的骏马,一说为能食虎豹的异兽)也颇具灵性,不仅喜饮美酒,每月校阅时能连跃三重黑毡。在秦琼去世后,这匹忠心的战马竟绝食而亡,随主人而去。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,秦琼的威名无人能及。他总能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,就连瓦岗军第二任首领李密也曾受其救命之恩。史载: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时中箭落马,秦琼单骑救主,独力击退追兵。这充分展现了秦琼不仅是一员猛将,更是能稳定军心的中流砥柱。就连李世民与尉迟敬德著名的一弓一槊战术,实际上也是依靠秦琼等将领在后压阵。在著名的板渚之战中,秦琼率军大破窦建德的大夏军队,因功受封翼国公。此前他已在介休之战击败宋金刚,获封上柱国——这是唐朝武将的最高勋位。 然而,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却在玄武门之变后逐渐淡出朝堂。虽然与尉迟敬德并列为门神,但秦琼明显与李世民保持距离。史载玄武门之变后,秦琼的食邑从三千户减至七百户,但他并未因此抱怨,反而与尉迟敬德结为亲家。这或许反映了他对政治斗争的厌倦,以及对李家骨肉相残的痛心。 回顾戎马生涯,秦琼最怀念的可能是早年的两位战友:张须陀和罗士信。当年在张须陀麾下时,秦琼与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曾以千人之众大破卢明月十万大军。然而造化弄人,这两位挚友最终都死于瓦岗军之手。特别是罗士信之死更令人扼腕——这位少年英雄在洺水城被刘黑闼围困时,李世民竟坐视不救,导致其力战而亡。后世小说家以罗士信为原型塑造的罗成形象,或许正是为了掩饰这段历史谜团。 晚年的秦琼,面对金杯中的美酒,想必常会想起那些逝去的战友。在这个英雄辈出又转瞬陨落的时代,即便是战功赫赫如秦琼,也难免感到孤独与迷茫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武将传奇,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那个波澜壮阔又充满悲情的时代。 发布于:天津市益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